
本網訊 7月26日至27日,馬鈴薯種業創新與數字賦能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暨現場觀摩會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召開。會議圍繞國家“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和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的相關精神,開展學術交流研討,通過新品種和智慧農場示范展示,直觀呈現了種業支撐與數字賦能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新成果與新場景,為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會議特邀中國工程院趙春江院士作了題為“大力發展馬鈴薯智慧農業”的報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羅其友研究員闡述了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盛萬民研究員介紹了中國登記馬鈴薯品種概況,北大荒薯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軍旗介紹了集團馬鈴薯產業振興發展情況,會上還圍繞種業創新和智慧農業安排了8個專題報告。
據專家介紹,我國馬鈴薯產業2010年畝產首次突破1噸,面積2012年達峰值7713萬畝后,開始從面積擴張為主轉向依靠單產提升實現增長,2010—2020年單產年均增加了26公斤,“十三五”馬鈴薯單產增長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馬鈴薯具有明顯經濟比較優勢,2015年至2020年每畝純收益分別為449.10元、692.57元、402.26元、461.78元、494.02元、526.25元,成為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產業,在一些地區馬鈴薯收益已占農民人均純收入1/4以上。
專家認為,未來我國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要以高品質、高效率、高價值和高安全為核心,聚焦育種、栽培、植保、機械、加工、信息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打造以技術體系、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和政策體系為主體框架的發展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此間,與會代表還現場觀摩了北大荒克山農場智慧服務中心、新品種展示基地和智慧農場暨種薯生產示范區、北大荒薯業集團淀粉加工廠和全粉加工廠。

記者在千畝馬鈴薯智慧農場一期示范基地看到,智慧感知、智慧生產、智慧植保和智慧服務四大功能模塊和星載遙感地物目標精準識別技術、智能水肥滴灌系統、病蟲診斷服務系統、馬鈴薯綠色高效智慧服務平臺和智能巡田機器人,構建起了由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組建的跨領域、跨學科、產學研合作團隊實施的黑龍江省“揭榜掛帥”馬鈴薯項目——“規?;r場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感知與智能決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全貌。

金黎平告訴記者,該項目旨在解決馬鈴薯規?;r場向智慧農場轉型升級中存在的“數據從哪里來”和“數據怎么用”兩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圍繞“感知—分析—決策—示范”創新鏈條開展智慧農場關鍵核心科技攻關,打造我國首個馬鈴薯規?;r場的“智慧樣板”,通過智慧農業平臺、技術和裝備的集成應用示范,實現規?;r場全生產要素管理“一張網”和智慧分析決策“一張圖”,提升馬鈴薯種植過程的數字化管理決策水平,推動馬鈴薯綠色高質量發展,預計核心示范區畝均增產10%,節約化肥農藥投入15%,每畝增收300元以上,農場人均管理面積定額提高20%以上。

本次會議由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主辦,北大荒薯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采用線下會議、線上直播相結合的方式,蒞臨現場的特邀嘉賓100余人,“云現場”參會代表超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