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隨著最后一車檳榔離村,三亞市育才生態區抱安村駐村第一書記符繼業和黨總支部書記麥偉托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因為困擾他們多天的20萬斤檳榔銷售目標終于完成了。
抱安村的檳榔銷售是三亞鄉村振興系統干部“一手打傘、一手干活”的一個縮影。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三亞鄉村振興系統在做好一線防控工作的同時,緊緊盯住脫貧人口和防返貧致貧監測人群受疫情影響情況,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脫貧人口和監測人群的影響,從嚴從實、從速從細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緊盯不發生返貧致貧底線目標任務,做到疫情防控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兩手抓、兩不誤”。
位于三亞市育才生態區的抱安村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黎族村莊,受疫情影響,出行不便,交通不暢,大批成熟的農產品“待字閨中”無法外銷。為最大程度減少農戶損失,育才生態區開通農產品“陽光通道”,積極對接產銷兩端,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確保疫情防控與農業生產共同推進。
針對村民普遍反映的“賣難”問題,抱安村駐村第一書記符繼業和黨總支部書記麥偉托積極想對策、謀思路,提出采取“不接觸交易”的辦法,堅持收購商收購時不下車、不進村。由本村日常收購檳榔的農戶聯系附近的客商暢通銷路,然后將散戶的檳榔集中收購,再統一轉運至防疫卡口處的臨時交易點,在村委會卡點值班工作人員的監督下,轉移至收購商的車輛上,做到收購商與村民不直接接觸,既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又降低了疫情傳播的風險,確保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截至目前,在抱安村村委會的協調聯系下,全村累計外銷檳榔20萬余斤,實現銷售收入360余萬元。
檳榔也是崖州區抱古村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針對疫情期間本地無法消化的檳榔等農產品的問題,在包點領導和駐村干部的指導下,抱古村充分利用低風險管控優勢,精準摸排全村農產品上市情況,按照“分批采收”“有序收購”的原則,以“同風險區域”為網格,實行點對點運輸,點對點交易,避免“風險交叉”。針對收購商無法到達現場的問題,采取“委托種銷大戶收購”“政府接駁運輸”等方式,實現供貨方“卸貨-消殺-返場”、接收方“消殺-裝貨-離場”的交易閉環管理,避免人員動態管理中“橫向交叉、縱向斷點”的情況,確保了農戶和收購商零接觸銷售,有效保障了農戶種植經濟收益。
天涯區鄉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說,為保障監測對象在疫情期間的生活不受到較大影響,該局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同步開展幫扶工作。組織幫扶聯系人、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每日上報應對因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排查情況統計表,實時掌握疫情對脫貧勞動力和監測對象就業影響情況和產業生產影響情況、產品滯銷情況;同時根據統計數據及時聯系三亞德航供銷電商公司等企業幫助銷售,8月6日至8月24日,天涯區已助農銷售水果、瓜菜等農產品630.75噸;此外,該局積極協調交通部門及村委會保障農資輸送,確保農業正常生產。截至8月23日,天涯區農藥、化肥等農資運輸量約25噸。
“我們要求各村委會堅持常態化開展排查工作,對于疫情期間各行業部門推送的預警人員,采取適當的方式及時開展入戶排查,在必要時刻要提前制定措施開展幫扶?!弊鳛槟咸锞影c單位主要負責人之一,海棠區鄉村振興局局長羊善德在負責南田居六個點位的核酸檢測和封控管理的同時,也時刻督促各村抓好防返貧監測工作。他說,連日來,該局始終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鞏固脫貧成果,多次要求各村委會、鄉村干部、駐村工作隊通過電話、實地走訪等逐戶走訪監測對象、低保戶、特困戶、殘疾、大病、慢性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群,發放生活保障物資,減少疫情期間人員流動,關心其生產生活狀況,積極協調解決就醫、生活保障等問題,并根據存在問題及時開展針對性幫扶,進一步筑牢防返貧底線。
三亞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永杰表示,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各區鄉村振興組織、駐村工作隊緊盯脫貧戶收入“一條線”,千方百計通過產業和就業等多種措施,促進脫貧戶增收,督促幫扶聯系人關注脫貧戶家庭情況,組織調查統計因疫回流務工就業脫貧戶、監測戶勞動力安置情況,同時關注疫情期間一般農戶與建檔立卡戶“兩不愁”情況,牢牢守住不因疫情而發生返貧致貧防線。下一步,三亞市鄉村振興系統將繼續密切跟蹤農產品滯銷問題,動態掌握疫情對農戶特別是對脫貧戶、監測戶的收入影響,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持續助力農產品銷售,切實鞏固脫貧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的底線,推進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實現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