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平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振興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收悉。經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鼓勵地方出臺振興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鄉村發展的實施意見。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和科學指導,多措并舉,推動各地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一是強化統籌指導和頂層設計。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強調因地制宜,突出優勢特色,加快培育壯大鄉村產業,提出健全財政投入機制、創新金融服務、完善用地保障、健全人才保障等政策保障措施。2020年,我部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并兩次召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科學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推動各類政策落地見效。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數?。▍^、市)編制并組織實施當地“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強化要素支撐,推進形成長效機制。用地方面,2021年,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保障和規范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的通知》,滿足各地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需求,確保用地政策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已有20個省份出臺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實施細則,對保障合理用地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財政資金支持方面,2018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456.3億元,支持各地實施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撬動地方財政、金融和社會資本等各類資金投入超過1000億元,有力推動了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金融支持方面,2021年,我部辦公廳會同中國農業銀行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強金融支持鄉村休閑旅游業發展的通知》,計劃到“十四五”末,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提供500億元的信用貸款,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各類經營主體提供1000億元的信用額度,用于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科技支撐方面,2021年,我部繼續圍繞水稻、小麥等重要農產品和特色優勢農產品建設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通過聘用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站長等方式,引導2700余位專家開展聯合攻關和試驗示范,提升產業科技含量。人才隊伍建設方面,2021年,我部印發《“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業科技創新力量、返鄉入鄉創業人才等農業農村各類人才隊伍,為保障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關于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縣鎮村協同發展。在優化產業功能布局方面,2017年以來,我部會同財政部加快推動構建省、縣、鎮(鄉)、村四級鄉村產業發展格局。圍繞省域主導產業,建設了1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其中,全產業鏈產值超過百億的集群有112個,超過500億的集群有10個。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建設了2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生產、加工、科技等功能向縣域集中。圍繞鎮域主導產業,建設了1309個農業產業強鎮,吸引資本聚鎮、能人入鎮和技術進鎮。認定了3673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其中,產值超十億元的鎮174個、超億元的村249個。在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方面,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持續開展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認定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959家,引導各地培育省級龍頭企業1.8萬家、市級龍頭企業6.8萬家,其中69%的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在縣域扎根,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領頭羊。同時,我部推動建立龍頭企業引領、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強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目前,全國已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000多個。
三、關于深化三產融合,完善產業鏈條,提升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近年來,我部積極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推動全產業鏈轉型升級。2021年,我部印發《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立足當地特色資源,加快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條。截至目前,針對11種重要農產品及地方特色農產品,我部已推介31條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63個典型縣,完善了產業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機制,推動了全產業鏈轉型升級。二是拓展農業多種功能。2021年,我部印發《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圍繞食品保障、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等四大功能,引導各地構建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干”貫通產加銷、以鄉村休閑旅游為“徑”融合農文旅,以農村電商為“網”對接科工貿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2021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3萬家,營業收入超過17萬億元;全國休閑農業營業收入超過7130億元;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2.05萬億元。
四、關于建立健全農業生態保護與獎懲機制,保障鄉村產業生態綠色發展。我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加強治理力度,推動鄉村產業綠色生態發展。一是健全農業生態補貼和監管機制。財政部通過中央財政農業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補助資金,對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過程中所需生產資料,以及農民收益損失等進行補助。2020年,我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布《農用薄膜管理辦法》,明確主體責任,建立農膜全鏈條監管體系。2021年,生態環境部牽頭印發《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部署開展“調查、監測、負荷評估、編制優先治理區域清單”等4項重點任務,加快構建農業面源污染監測網絡。2021年,我部聯合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管理的通知》,指導規模養殖場制定年度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監管體系。二是加強農業污染治理力度。2021年,我部會同生態環境部印發實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聚焦農業面源污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重點問題,推動各地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預計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減少,利用率達到4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5%。三是創新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2017年以來,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8部門,評估認定了79個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各先行區加強投入激勵、資源配置、督促落實等機制的探索,總結凝練了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示范引領全國農業綠色發展。
下一步,我部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部署,加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力度,推動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2年8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