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馬山縣林圩鎮東堤屯的漢、壯、瑤族等各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編織出了“東堤簸箕”手工藝品,結下了“為追求美好生活而共同奮斗”的兄弟情誼。這份情誼,讓該屯甘寶連、韋鳳和等數十人外出廣東闖蕩謀生時互相學習、共同奮斗,由工人變成了企業經營管理者和創始人;這份情誼,使他們致富后返鄉,捐資百萬元完善家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投資2000萬元興建并運營現代化養豬場,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這份情誼,召喚大家在家鄉投資,建起屬于各族群眾的富裕幸福家園——“東堤水鄉”。
東堤屯地處馬山縣西南部,兩條小溪在當地的丘陵低洼處穿行,至該屯交匯成河。目前該屯居民857名,包括漢族、壯族、瑤族。該屯的韋姓人家擅長編織簸箕,“我們人均田地少,種稻谷玉米不夠吃,編簸箕能賣錢,能補貼家用,他們(韋姓人家)編得好,我們就跟他們學?!痹撏?0多歲的村民甘寶學老人說,他和村中的六七十名各民族老人仍然堅持編織簸箕,在當地出售。
為了提升簸箕的名聲,東堤屯各族群眾在交流學習中,逐漸制定和改進生產簸箕的技術和流程,“東堤簸箕”因此具備了質量好、耐用等特性,在馬山縣林圩鎮、周鹿鎮、喬利鄉,武鳴區府城鎮等周邊地區廣受歡迎。上世紀80年代,“東堤簸箕”還曾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爱敃r幾乎家家戶戶都編織簸箕,我們時常聚在一起,比誰做的簸箕質量好,比誰做得快?!备蕦殞W老人說,“東堤簸箕”外銷,“換”回的是好生活,各族群眾對它都懷有深厚感情。
改革開放后,東堤屯的青壯年紛紛前往廣東打工創業。甘寶連就是其中一員,起初他在一個電線小廠打工,每月工資70元,因為為人踏實肯鉆研,他逐步成長為企業高管?!案蕦氝B很熱心,時常召集老鄉相聚?!痹c其同在廣東務工的韋鳳和說,茶余飯后大家談鄉情,分享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和信息,相互鼓勵,共同奮斗。
甘寶連成為機械制造企業家后,與老鄉的聚會逐漸變成商機分享會,聊得最多的是“如何幫助鄉親們一起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甘寶連率先捐出20萬元,大家也跟著紛紛捐款修路,2010年東堤屯實現了通屯道路全硬化。村民還捐資安裝路燈。隨后,該屯各族群眾又多次捐資,完善家鄉的生產生活基礎設施。
聚焦產業發展,帶領鄉親增收致富。2011年甘寶連返鄉投資2000萬元建設現代化養豬場,帶領七八十名鄉親一起創業。目前,該養豬場存欄母豬650頭,年銷售肉豬11000頭?!拔以谒抢飫展?,每個月有3000元的穩定收入?!痹撏痛迕褡T興華說。
幾年前,東堤屯水源地周邊被承包?!按迕駛兩塘亢?,決定出資把這些地承包回來?!表f鳳和說,這片地后來種上竹子和綠化樹,竹子是村民編織簸箕的原材料,這是東堤人守護家鄉綠水青山的具體實踐。
東堤人通過互聯網將自己編織的簸箕銷往全國各地,價格為每只40—90元,給村民帶來了可觀收入。村民譚汝福憧憬著可以帶游客體驗編織“東堤簸箕”,讓這門手藝在新時代再放光芒。
近年來,東堤屯以“宜居東堤,水鄉田園”為主題,努力打造一個住房實用美觀,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環境整潔優美,集鄉村文化體驗、水鄉休閑度假、農業觀光示范、田園觀光等于一體的特色鄉村休閑農業示范區。目前已完成天鵝湖工程、建筑整治、道路廣場整治、景觀綠化工程等項目,并種植了三華李、火龍果、有機蔬菜等經濟作物,東堤屯鄉村振興未來可期。